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

admin142025-03-21 23:29:21

以下是《火烧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综合了多篇优质教学资源的精华,以“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为核心,结合观察、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突出语文要素的落实。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品读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语句,感受其“多、快、奇”的特点,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 学习作者通过“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描写事物变化的方法,并尝试仿写。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分类归纳等方法,体会文本语言的精妙。
  • 在朗读与仿写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与瞬息万变,激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观察兴趣。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品析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描写,感受其动态美。
  • 难点: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想象的语言表达方法,并迁移仿写。
  •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变”之魅力

    1. 回顾旧知

  • 提问:“什么是火烧云?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火烧云?”(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 2. 聚焦“烧”字

  • 出示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 引导学生品味“烧”字的精妙:既体现动态蔓延,又呼应“红”的视觉冲击。
  • (二)品读颜色变化,感受色彩之绚

    1. 自主探究

  • 默读第3自然段,圈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如“红彤彤”“葡萄灰”等),思考:这些颜色有什么特点?。
  • 2. 分类归纳

  • 引导学生将颜色词分为三类:
  • 叠词类:红彤彤、金灿灿;
  • 半色融合类: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 事物比拟类: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 讨论:这样的分类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如“葡萄灰”以实物比喻,更生动形象)。
  • 3. 想象拓展

  • 提问:“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能仿照文中结构补充吗?(如“苹果绿”“玫瑰金”)。
  • 4. 朗读指导

  • 通过重读“一会儿……一会儿……”等词,体会颜色变化的快,配乐诵读感受画面美。
  • (三)研读形状变化,体会动态之奇

    1. 发现写法规律

  • 自由读4-6自然段,总结描写形状变化的共同结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 2. 重点品析“马”的片段

  • 动态演示动画(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词:“跪着—伸开—长—消失”,体会火烧云形态的动态美。
  • 3. 小组合作学习

    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

  • 分组研读“狗”“狮子”段落,对比写法异同(如“模糊”“蹲着”等词体现形态变化的不同特点)。
  • 4. 仿写迁移

  • 创设情境:“这时天空又出现了一头大象……”引导学生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口头创编。
  • (四)总结升华,延伸观察

    1. 情感共鸣

  • 提问:“为什么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如此生动?”总结写作方法:细致观察、大胆想象、有序表达。
  • 2. 拓展实践

  • 布置作业:观察近日天空云朵的变化,用“颜色+形状”的描写方式写一段话,或绘制火烧云变化图并配文。
  • 四、板书设计

    24.火烧云

    / |

    霞光 颜色 形状

    多、快、奇

    (叠词 半色 比拟)

    (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

  • 多媒体课件: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动态视频或图片。
  • 学习单:颜色分类表、形状仿写模板。
  • 通过此设计,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文本的语言美,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观察力与表达力,达成语文要素的深度落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