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总结与心得
一、实践背景与内容
在2025年寒假期间,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基层服务与社会观察”实践活动,深入某乡镇社区担任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者。实践内容包括协助社区防疫宣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辅导、参与敬老院公益服务等。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基层服务,了解社会真实需求,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同时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经历与挑战
1. 防疫宣传与社区服务
在社区工作中,我负责协助整理居民健康档案、组织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初期因沟通方式生硬,常遭遇居民不理解。通过观察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应对,我学会以耐心和通俗语言普及防疫知识,最终顺利完成300余户的信息登记。
2. 留守儿童教育帮扶
为乡镇留守儿童开设寒假课业辅导班时,我发现孩子们普遍存在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为此,我结合自身专业设计趣味数学课程,并引入线上教育资源。过程中,一名内向男孩因家庭变故拒绝交流,我通过每日课后陪伴谈心,逐渐打开他的心扉。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心灵关怀。
3. 敬老院志愿服务
在敬老院,我负责陪伴老人聊天、组织文娱活动。起初因代际差异难以深入交流,后来通过学唱地方戏曲、记录老人人生故事,建立起情感纽带。一位退伍老兵讲述的参战经历,让我对历史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也意识到口述史记录的重要性。
三、收获与成长
1. 能力提升:从理论到实践
实践中,课堂所学的统计学知识用于分析社区健康数据,心理学技巧应用于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例如,通过设计问卷调研留守儿童家庭需求,形成报告提交当地教育部门,推动资源倾斜。
2. 价值观重塑: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目睹基层工作者在琐碎事务中的坚守,我理解了“平凡中的伟大”。一位社区书记十年如一日凌晨巡查的身影,让我明白责任感并非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付出。这些经历促使我重新审视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关系。
3. 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
在跨专业团队合作中,我担任协调者角色,学会平衡不同意见。例如,针对敬老院活动经费不足问题,团队通过直播义卖手工品筹集资金,最终成功举办春节联欢会。这种创新思维和执行力是课堂难以习得的。
四、反思与不足
1. 经验局限性与应急能力
突发暴雨导致留守儿童活动场地被淹时,因缺乏应急预案导致课程中断。这暴露出我对风险预判不足,未来需加强危机管理能力。
2. 理论储备待深化
在分析社区老龄化数据时,因对人口学模型掌握不深,导致初期结论片面。这提醒我需夯实专业基础,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更紧密结合。
五、未来展望
此次实践让我深刻理解“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内涵。未来计划从三方面持续努力:
社会实践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社会真实图景,也映出自身成长轨迹。从手足无措到独当一面,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这段经历让我领悟:真正的学习不仅在课堂,更在躬身实践中。正如古人所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在社会大课堂中书写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