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作文—2018年全国卷一语文作文

admin152025-03-04 17:49:07

题目内容:

以“世纪宝宝”成长轨迹为主线,列举2000年至2018年中国重大事件(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天宫一号等),展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考生以“时光瓶”形式写一篇文章,留给2035年18岁的一代人阅读,体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关联,传递代际使命与担当。

一、核心立意与关键词

1. 时代与个体的共生关系

材料强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使命和挑战”,需结合“世纪宝宝”的成长经历(如汶川救灾、奥运精神、互联网普及等),体现个人命运与国家进步的同频共振。

  • 示例:“我们与汶川共痛,与奥运同欢;我们见证‘村村通’铺就希望之路,目睹‘天宫’遨游浩瀚星空。”
  • 2. 传承与展望的对话性

    文章需以“对话未来”为基调,既回顾过去成就,又展望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激发下一代青年的责任感。

    高考全国卷作文—2018年全国卷一语文作文

  • 示例:“今天,我将这封信封存于时光瓶,愿你们开启时,能触摸到我们这一代人的热血与期许。”
  • 3. 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代际接力,呼应“追梦、圆梦”主题,体现青年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 引用:习近平“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可作为升华点,突出奋斗精神。
  • 二、写作结构与技巧

    1. 时间轴交织法

  • 纵向:以2000年、2008年、2018年等关键年份为节点,串联个人成长与国家大事。
  • 横向:对比两代人的“18岁”,如“我们的是北京奥运,你们的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 2. 书信体与场景化叙事

  • 采用书信格式,增强亲切感和代入感,如“亲爱的2035年18岁的你……”。
  • 描绘具体场景:如地震中的志愿者身影、太空授课的震撼画面,以小见大。
  • 3. 理性与感性的平衡

  • 感性:通过细节表达情感(如“地震中紧握的双手”“奥运火炬点燃的骄傲”)。
  • 理性:分析国家发展的内在逻辑(如精准扶贫的智慧、科技创新的驱动力)。
  • 三、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1. 脱离材料空谈理想

  • 错误:泛泛而谈“青年要奋斗”,未结合汶川、奥运等具体事件。
  • 修正:需将个人体验融入国家叙事,如“我曾为地震灾区捐款,也曾在屏幕前为‘天宫一号’欢呼”。
  • 2. 忽略读者对象

    高考全国卷作文—2018年全国卷一语文作文

  • 错误:将文章写成自我独白,未体现对2035年青年的寄语。
  • 修正:增加互动性,如“你们或许已生活在智能城市,但请铭记,这一切始于我们的筚路蓝缕”。
  • 3. 结构松散,缺乏主线

  • 错误:简单罗列事件,未提炼“际遇与使命”的核心逻辑。
  • 修正:以“成长—见证—传承”为脉络,串联材料。
  • 四、优秀范文参考

    标题:《与子同袍,共赴山河》

    片段

    > “2008年,汶川地动山摇,我和同学们将零花钱塞进募捐箱;2013年,‘天宫一号’划破天际,我在教室仰头凝望,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今天,我将这些故事封存于时光瓶,愿你们在2035年开启时,读懂我们的热血与期许。那时的中国,定已傲立世界之巅,而你们,请接过时代的火炬,在星辰大海中续写华章。”

    亮点:情感真挚,场景具体,代际对话明确,呼应“中国梦”主题。

    五、拓展素材与名言引用

    1. 名言增强深度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
  • 南仁东:“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
  • 2. 跨时代案例

  • 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到雄安“长征路”的标语变迁,体现改革精神。
  • 马云、郎平等时代人物,可作奋斗榜样。
  • 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通过“时光瓶”这一载体,要求考生在时空对话中展现家国情怀与责任传承。写作时需紧扣材料事件,以个人叙事折射时代进程,并明确传递对未来的期许与使命。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