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admin22025-04-08 00:50:02

以下是一份针对一年级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结合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综合多篇优质教案资源整理而成: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能正确数出数量为10的物体,会读、写数字10。
  •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与其他数的大小,理解10的序数含义。
  • 通过操作活动掌握10的组成(如1和9、2和8等),并能熟练应用。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建立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学会用有序思考的方法探索10的组成,避免重复或遗漏。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正确认识10的基数与序数含义,掌握10的组成。
  • 难点:熟练记忆10的分解与组合,区分“10个”和“第10个”的不同含义。
  •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5分钟)

    10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 数字故事激趣
  • 讲述数字娃娃“9”与“0”的故事:9认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嘲笑0没有价值。1和0站在一起组成“10”,引导学生思考“10比9大吗?”引出课题《10的认识》。

  • 生活联想:提问“生活中哪里见过10?”(如10个手指、日历上的日期等)。
  • 2. 探究新知(20分钟)

  • 活动一:认识10的基数含义
  • 数一数:呈现主题图(如10个小朋友、10只鸽子),学生点数并说出总数。
  • 动手操作:用10根小棒摆成1捆,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 直尺观察:在直尺上找到10的位置,明确10在9之后,是最小的两位数。
  • 活动二:比较10的大小
  • 比一比:用点子图或计数器对比9和10的大小,总结“9<10,10>9”。
  • 活动三:探索10的组成
  • 分小棒游戏:将10根小棒分成两堆,记录所有分法(如1和9、2和8),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 记忆口诀:通过拍手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强化记忆。
  • 3. 巩固练习(15分钟)

  • 基础练习
  • 写数字10:教师示范书写(占两格,先写1后写0),学生临摹并纠错。
  • 填一填:在○里填“>”“<”或“=”(如10○9,5+5○10)。
  • 游戏活动
  • 排队游戏:10名学生拿数字卡片按顺序排队,体会序数含义。
  • 找朋友:学生手持数字卡,寻找能组成10的“好朋友”。
  • 4. 拓展应用(10分钟)

  • 生活中的10:举例钟表上的10点、10元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数轴感知:在数轴上标出0-10,初步理解数的连续性。
  •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

  • 课堂小结:回顾10的读写、组成及比较大小。
  • 分层作业
  • 基础:练习册习题(如连线组成10的算式)。
  • 拓展:寻找家中10个物品并记录(如10本书、10支笔)。
  • 四、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10的组成: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10>9,9<10

    书写要点:占两格,先写1后写0

    五、教学反思

  • 亮点:通过故事、操作、游戏等多感官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感;利用口诀帮助记忆10的组成。
  • 改进:需关注学困生在分合式记忆上的困难,可通过课后一对一辅导巩固。
  • 参考资料:整合自多个教学设计,结合生活情境与游戏化学习,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