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建设与理论学习
1. 强化政治意识
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二十大精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人大工作紧密结合,确保工作方向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通过参与党支部活动、专题党课等方式,提升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2. 提升业务能力
系统学习《组织法》《监督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基层实际案例(如矛盾调解、政策落实)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定期参加区县人大组织的代表履职培训,掌握议案建议撰写、审议工作报告等实务技能。
二、履职实践与重点工作
1. 监督与调研

民生热点监督:围绕教育、医疗、环保等群众关切领域,参与专项执法检查及视察活动,推动政策落地。例如,针对“农村环境整治”“交通设施改造”等问题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整改建议。
信访与矛盾化解:全年接待群众来访XX人次,协调解决XX件民生问题,确保“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2. 代表建议办理
提出并推动落实建议XX件,其中涉及“优化社区养老服务”“加强基层执法规范化”等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事项,联合多部门制定解决方案,跟踪落实率达90%以上。
注重建议质量,遵循“议公不议私、议实不议虚”原则,确保建议内容合法、可行,避免泛泛而谈。
3. 服务与协调
协助组织“人大代表之家”活动,搭建选民联系平台,通过定期座谈、入户走访收集民意,形成民情台账。
在大型活动(如人大会议、视察调研)中承担会务协调、后勤保障工作,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
三、基层治理与创新实践
1. 推动民主法治建设
参与“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指导村(居)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规范村民代表会议流程,促进基层决策透明化。
联合司法所开展普法宣传,组织“12·4宪法日”活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2. 创新工作机制
探索“代表+网格”模式,将代表履职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协助解决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基层问题。
推动智慧化履职,利用线上平台(如“数字人大”系统)实现建议提交、民意征集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 不足分析
理论学习深度不足,对政策法规的灵活运用能力需提升。
监督工作存在“重程序轻实效”倾向,跟踪问效机制需完善。
2. 改进措施
深化学习:制定年度学习计划,重点学习《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新法规,参与跨区域人大工作交流。
增强监督实效:建立“调研—审议—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对重点项目(如老旧小区改造)开展持续性监督。
优化建议质量:加强选题指导,聚焦“一老一小”“城乡融合”等战略性问题,提升建议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
五、未来工作计划
1. 重点任务
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探索“代表联络站+数字平台”双轨服务模式。
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关注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等难点,形成高质量议案。
2. 能力提升
参与人大系统“履职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学习预算审查、执法检查等专业知识,争创“履职先锋岗”。
总结
基层人大工作需始终以“服务人民、推动发展”为核心,通过理论学习夯实根基,通过监督调研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创新机制提升履职效能。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
数据来源:以上内容综合自各地人大工作总结及代表履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