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灰尘教案、小学语文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admin22025-05-01 06:10:0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勿、埃、漉、晕”等生字,理解“散射、削弱、依附、朝晖、湿漉漉”等词语含义。
  • 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习列数字、作比较、假设等说明方法。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默读、批注和小组讨论,梳理灰尘的特点与作用。
  • 通过对比“有灰尘”与“无灰尘”的情景,体会说明文逻辑。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理解事物的两面性,培养辩证思维,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价值。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灰尘的特点与作用,分析说明方法的运用(如列数字、作比较)。
  • 难点:理解灰尘的辩证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 活动:教师假装咳嗽,扇动空气,提问:“灰尘让人讨厌,如果没有灰尘会怎样?”引导学生讨论灰尘的常见危害。
  • 提问:从生活经验出发,说说灰尘的缺点。
  • 预设答案: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影响健康等。

    2. 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 任务: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单:
  • 用“——”画出灰尘的特点,用“~~~~”画出作用。
  • 完成表格(示例):
  • | 特点 | 作用 | 说明方法 |

    ||||

    | 细小 | 散射阳光,使光线柔和 | 列数字、作比较 |

    | 吸湿性 | 形成云雾雨雪,调节气候 | 假设 |

    3. 精读分析(突破重点)

  • 重点段落:第3-5自然段。
  • 特点1:灰尘细小(直径百万分之一毫米)。
  • 方法:列数字(“百万分之一毫米”)、作比较(“庞然大物”与显微镜下的灰尘对比)。

  • 作用1:散射阳光,避免强光刺眼。
  • 提问:如果没有灰尘,阳光会怎样?引导学生用假设法复述。

  • 特点2:吸湿性。
  • 作用2:形成雨雪云雾,调节气候,创造自然景观(如彩虹、晚霞)。

  • 语言品析
  • “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感叹句强调灰尘的重要性)
  • “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削弱”体现科学性)
  • 4. 讨论与总结(突破难点)

  • 辩论活动:分两组讨论“灰尘是敌人还是朋友”,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
  • 总结:事物具有两面性,需辩证看待(如网络、鸟粪等)。
  • 5. 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 写作任务:仿照课文,用“假如没有……”句式描述某一事物的两面性(如塑料袋、手机)。
  • 课后作业:收集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举例说明其利弊。
  • 四、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特点 → 作用 → 说明方法

    细小 → 散射光线 → 列数字、作比较

    吸湿性 → 形成雨雪 → 假设

    辩证观点:事物具有两面性

    五、教学提示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小学语文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 说明方法指导:通过对比原文与删改后的句子,体会列数字、作比较的作用。例如:“灰尘很小”与原文数据的对比。
  • 情感渗透:通过朗读最后一段的感叹句,感受作者对灰尘的赞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认知。
  • 参考资料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