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款函是商业往来中用于提醒债务人履行付款义务的正式函件,其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内容(参考多篇范文及法律文件):
1. 标题与编号
2. 致函对象信息
3. 正文内容
示例:“截至2025年3月29日,贵公司尚欠我司货款人民币XX元(大写XX元整),根据双方签订的《XX合同》第X条约定……”。
示例:“请贵公司于2025年4月5日前将款项汇至我司账户(户名:XX;开户行:XX;账号:XX)”。
示例:“如未按期支付,我方将依法采取法律手段追索,由此产生的诉讼费、保全费及信用记录损害由贵方承担”。
4. 结尾与落款
二、收到催收函不处理的后果
若对催收函置之不理,可能引发以下风险(参考法律实务及案例):
1. 法律诉讼与强制执行
2. 信用记录受损
3. 催收手段升级
4. 额外费用累积
示例:某案例中欠款5万元经诉讼后需额外承担1.2万元费用。
5. 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三、应对建议
1. 核实欠款真实性:确认金额、合同条款是否无误。
2. 主动沟通协商:说明困难,争取分期还款或延期。
3. 留存书面证据:对催收过程(如电话、函件)做好记录,避免争议。
4. 法律咨询:如遇不合理催收(如威胁、骚扰),可向律师或监管部门求助。
> 提示:催收函本身不具备强制执行力,但忽视可能引发更严重后果。建议收到函件后及时处理,避免信用及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