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汇报-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

admin22025-05-18 16:10:03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中国以制度创新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十九届三中全会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里程碑,前者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总目标,后者聚焦"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优化",共同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四梁八柱。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深刻理解两次全会精神的思想内核与实践逻辑,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汇报-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

历史方位:改革再出发的里程碑

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在改革开放35周年之际召开,标志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全会提出336项改革举措,首次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突破性地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这种系统性改革思维体现在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等顶层设计中,如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新范式,打破所有制壁垒,激活社会资本活力。

十九届三中全会(2018年)则立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解决党政机构职能交叉、效率不高等问题。通过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优化国务院机构设置等62项改革,构建起"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这种机构重组并非简单分合,而是以"优化协同高效"为原则,如将原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等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汇报-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

制度创新:治理能力的双重突破

改革维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九届三中全会
核心议题 全面深化改革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制度创新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在市场经济制度层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废除企业年检制改年报公示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使市场主体五年内增长76%。十九届三中全会则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升格为委员会,强化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的闭环管理体系。正如张永军等专家指出,这种双重突破实现了"有效市场"与"有为"的有机统一。

价值内核: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观

两次全会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民生工程,使2.8亿农民工逐步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组建应急管理部、国家医疗保障局等机构,构建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网络,新冠疫情防控中展现的治理效能即是明证。

这种价值导向在基层治理中具体化为"放管服"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618项,十九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目前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0%。北京大学徐湘林教授指出,这种治理转型体现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深刻变革。

实践路径:系统集成的改革方法论

在改革方法论层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自贸试验区从1个扩容至21个,形成"制度创新—经验复制—全国推广"的改革路径。十九届三中全会则注重"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通过党政军群机构改革,使党中央部门精简25%,省级党政机构减少9.4%。这种系统集成式改革,有效避免了"碎片化"改革困境。

改革实践中的制度创新呈现三个特征:一是问题导向,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直面"看病难、看病贵"推出分级诊疗制度;二是法治保障,十九届三中全会将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纳入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三是科技赋能,两次全会推动的"数字"建设使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

结论与展望

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十九届三中全会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前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市场活力,后者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执政效能,两者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形成有机统一。当前改革已进入"船到中流浪更急"的关键阶段,需在以下领域持续发力:

  1.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数据要素产权制度,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优化协同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衔接,构建全覆盖监督网络
  3.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运用数字技术破解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难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唯有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方能在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续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