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是行政执法中的重要法律文书,用于全面反映案件调查过程、违法事实认定及处理建议。以下是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务操作的综合分析:
一、报告基本结构与内容要点
1. 首部
案由:需明确违法行为性质(如"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食品案"),并说明案件来源(投诉举报、监督检查等)、立案时间及批准机关。
当事人信息:自然人或企业的基本信息(姓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及涉案主体关联性说明。
2. 正文核心部分
调查经过:包括执法人员组成、调查时间范围、采取的措施(如查封扣押)及取证方式(询问笔录、物证提取等)。
违法事实:需详细描述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涉案物品数量/金额等,例如网页56中某粮油门市销售11吨不合格复合肥料的完整过程。
证据列举:列明书证(合同、检测报告)、物证(查封商品)、视听资料(监控录像)等证据名称及编号,强调证据链完整性。
法律适用分析:结合《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等具体条款,说明违法性质认定依据。如网页56案例中引用《商标法》第57条认定侵权。
自由裁量说明:根据《安徽省程序规定》第五条,需说明从重/减轻处罚的理由(如当事人整改态度、社会危害程度)。
3. 处理建议
提出具体行政处罚种类(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计算方式(如货值金额的倍数)及法律依据,如网页56案例中对某液化气站处以货值金额60%罚款。
4. 尾部
承办人员签名(至少2人)、报告日期及附件清单(证据目录、法律文书复印件)。
二、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1. 实务中的典型缺陷
事实描述简略:如仅表述"无照经营",未说明经营时间、地点、收入等细节。
证据分析缺失:未对证据关联性进行论证,例如某检测报告与违法行为的直接关联未阐明。
法律适用错误:混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广告法》的适用场景。
2. 规范化要求
程序合法性:需注明执法证件出示、当事人权利告知(陈述申辩权)等程序履行情况。
文书保密性:报告属于内部文件,需标注密级(如涉及商业秘密)。
数字化管理:通过安徽省市场监管行政处罚信息系统上传报告,实现案件全流程电子化。
三、典型案例分析(参考网页56)
1. 商标侵权案
违法事实:销售假冒西凤白酒,货值1.3万元。
处理依据:依据《商标法》第六十条,没收侵权商品并处货值金额6倍罚款(8万元)。
报告要点:重点描述陌生人供货、无法追溯来源、消费者投诉记录等证据链。
2. 特种设备违规案
违法事实:使用未登记的压力容器且逾期未整改。
处理依据:引用《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八十三条,结合"逾期未改"情节从重处罚3万元。
报告要点:详细记录两次《监察指令书》送达及整改核查过程。
四、特别程序要求

1. 听证与复核:对拟处较大数额罚款案件,需在报告中说明听证程序履行情况,并记录当事人申辩意见采纳情况。
2. 集体讨论:重大复杂案件需附案件讨论记录,说明处罚建议的决策依据。
3. 行刑衔接:对涉嫌犯罪案件(如伪劣产品致人伤亡),需在报告中建议移送司法机关。
引用规范与扩展阅读:以上内容综合市场监管总局程序规定、安徽省实施细则及典型案例,具体文书模板可参考上海市反垄断"三书一函"制度中的《立案调查通知书》模板。对于数据安全类案件,需注意《数据安全法》第45条与网信部门调查程序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