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说简短 端午节的传说(简写)

admin122025-03-30 17:59:23

1. 纪念屈原投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因主张改革遭贵族排挤,被流放后写下《离骚》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灭楚,屈原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百姓划船打捞,投粽子防鱼食其躯,饮雄黄酒驱水兽,由此形成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传说简短 端午节的传说(简写)

2. 纪念伍子胥

春秋时期吴国忠臣伍子胥因劝谏吴王灭越国反被赐死,尸体被投入钱塘江。江浙一带百姓感念其忠烈,于端午划龙舟、祭祀,传说钱塘江大潮为其显灵。

3. 孝女曹娥救父

东汉少女曹娥,父亲溺江失踪,她昼夜哭寻未果,于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后抱父尸浮出。后人建庙纪念她的孝行,浙江绍兴一带将此传说融入端午习俗。

4. 介子推与寒食习俗

山西传说端午节源于纪念晋国贤臣介子推。他因拒受封赏隐居绵山,被晋文公烧山逼出而亡。百姓为纪念他,五月五日禁火寒食,粽子作为冷食逐渐演变为端午习俗。

5. 走黄巢的传说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时遇一妇人背侄逃难,其舍子保侄的德行感动黄巢。他让百姓门插艾草避祸,形成端午挂艾驱邪的习俗。

其他起源说

  • 龙图腾祭祀:古越族以龙为图腾,五月初五举行龙舟竞渡祭祀龙神,后与屈原传说融合。
  • 恶月恶日避疫:古人认为五月多瘟疫,端午挂菖蒲、艾草,佩香囊以驱邪避毒。
  • 这些传说反映了端午节融合了历史人物纪念、民间信仰与自然崇拜,成为中华文化中多元而深厚的节日传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