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律诗,描绘了杭州西湖早春的盎然生机与诗人游湖的愉悦之情。以下为全诗翻译及逐句解析:
原诗及逐句翻译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北漫步至贾亭西,春水初涨与堤岸齐平,白云低垂与湖面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向朝阳的枝头,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泥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缤纷的野花渐次开放令人眼花缭乱,嫩绿的春草刚能遮住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的湖东美景总也游赏不够,绿柳成荫下的白沙堤令人流连忘返。
全诗整体解析
1. 季节与景物特征
诗中“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意象紧扣“早春”,通过动物与植物的动态变化,展现西湖初春的生机。例如“浅草才能没马蹄”以草浅映衬春之新,与盛夏的繁茂形成对比。
2. 情感表达
诗人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到白沙堤,移步换景间流露轻松愉悦之情。尾联“最爱”二字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体现对自然之美的由衷热爱。
3. 艺术手法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至四年(823—824年)春,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他任内疏浚西湖、修筑堤坝,对西湖风光深有体会,诗中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亦隐含治理山河的自豪感。
总结
《钱塘湖春行》以白描手法勾勒西湖早春图,语言清新明快,情感真挚饱满。诗中“早莺争树”“新燕衔泥”等句已成经典,不仅展现白居易作为“诗王”的写景功力,更传递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