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稿 头屯河企业2025复产企业新闻报道

admin42025-04-28 20:50:02

2025年新春伊始,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全面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随着皖疆绿色算力科技产业园等100余个重点项目密集开工,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10亿元投资计划落地,区域经济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截至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复产,建筑工地复工率达100%,通过15个维度30条纾困政策,累计解决企业诉求169件,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企业新闻稿 头屯河企业2025复产企业新闻报道

一、重点工程引领复工热潮

作为自治区级重点项目,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在2025年迎来关键突破。该项目总投资65亿元,规划建设节能环保设备、信息化装备、零部件制造三大基地,年内计划完成10亿元投资,重点推进汽车试验场、模具制造中心建设。产业园已为陕汽、广汽等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并实现新能源公交车零部件出口中亚。

在数字经济领域,皖疆绿色算力科技产业园的复工具有里程碑意义。该项目一期投资8亿元,计划9月建成2000P算力中心,目前已启动关键设备招标采购。项目运营方中科类脑公司通过“三中心一平台”架构,将算力服务延伸至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预计带动周边形成超50亿元的数字经济生态圈。

2025年头屯河区重点复工项目概览
项目名称 投资规模 复工时间 年度目标
两河高端制造产业园 10亿元 2月15日 产值87.85亿元
皖疆绿色算力中心 8亿元 2月28日 建成2000P算力
超特高压电网工程 5427千米 3月11日 投产9个输变电项目

二、产业链协同加速复产

在汽车制造领域,新疆中通客车有限公司依托两河产业园的零部件配套优势,实现新能源公交车量产突破。公司采用模块化生产线设计,将车身焊接、电池组装等工序效率提升40%,目前日产能达15辆,已向乌鲁木齐公交系统交付近千辆纯电动车辆。

能源装备产业链同样表现亮眼,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工程新疆段提前1个月复工,施工团队采用北斗定位+智能巡检系统,实现日均架线进度5.2公里。该工程建成后可将新疆风光电资源直送成渝经济圈,预计年输送清洁电力450亿千瓦时。

三、创新机制保障复工效率

经开区创新推行“三色预警”复工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用工缺口、供应链稳定性、资金流动性等12项指标动态评估风险等级。对红色预警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帮扶,例如为纳爱斯乌鲁木齐工厂协调铁路专列运输原料,使其9月产能提升至2500吨,保障全疆日化品供应。

在金融服务方面,建立4.8亿元纾困基金池,通过“24小时服务专线”对接企业需求。典型案例包括为6个房地产项目申请7224万元支持资金,协助铭威电子获得2.5亿元订单专项贷款,破解海外市场拓展的资金瓶颈。

四、产业集群赋能高质量发展

白鸟湖临港工业园聚焦“装备制造+跨境电商”双轮驱动,吸引中泰置业技术学院、瑞和大健康产业园等配套项目入驻。园区首创“前店后仓”模式,企业可通过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实现“零关税”样品展示,缩短国际订单交付周期30%以上。

在农业深加工领域,金宏达粮油公司通过“种植基地+中央厨房”模式实现产业升级。企业投资建设的20万吨大米加工线,采用色选机、抛光机智能联控系统,碎米率从3.2%降至1.5%,产品已进入中亚五国商超体系。

专家视角:新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建军指出:“头屯河区通过‘重点项目牵引+政策精准滴灌’的组合拳,创造了复工复产的‘头屯河速度’。其经验对西部开发区破解用工、物流、资金三大复工难题具有示范意义。”

五、复工复产的示范效应

在用工保障方面,经开区联合58同城搭建“春风行动”云招聘平台,通过AI岗位匹配技术,实现72小时到岗率85%的行业纪录。2月举办的装备制造专场招聘会,吸引三一重工、铁建重工等企业提供584个技术岗位,数控机床操作工平均月薪达8500元。

安全生产管理同样形成创新范式,中策橡胶建德公司推行的“112.33%复产完成率”,源自其自主研发的MES生产执行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控2000多个设备参数,使设备故障响应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8分钟,为轮胎行业智能复工树立标杆。

未来展望

1. 绿色能源深化:依托在建的1400MW抽水蓄能电站,探索“风光储氢”多能互补模式

2. 数字转型加速:推动2000P算力中心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耦合,培育智能制造新业态

3. 跨境贸易突破:建设中亚数字口岸,试点“跨境电商+中欧班列”物流新模式

2025年头屯河区的复工复产实践,不仅实现了60%项目元宵节前复工的既定目标,更通过产业链重构、政策创新、数字化转型三大引擎,为西部开发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随着皖疆算力中心、两河制造基地等项目的持续发力,这片热土正向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稳步迈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