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1. “厄运”在文中的具体指代
(1)秘密就会暴露;
(2)情报站遭到破坏;
(3)一家三口的生命结束。
解析:从文中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描写可知,蜡烛燃烧到金属管会暴露情报,导致严重后果。
2. 母子三人保护情报的具体行动
(1)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
(2)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试图端走烛台;
(3)小女儿杰奎琳:假意睡觉,拿走蜡烛上楼。
解析: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体现各自的机智。
3. 句子分析与人物品质
(1)伯诺德夫人的言行:
从“急忙取油灯”“轻轻吹熄蜡烛”等动作,体现她临危不乱的镇定和果断。
(2)修辞手法及作用:
① “心提到嗓子眼”运用夸张,强调紧张心理和危险处境;
② 环境描写烘托杰奎琳的勇敢机智,通过对比突出其冷静。
4. 杰克的人物形象
杰克被德军夺回蜡烛后,“从容搬柴生火”的细节展现了他的镇定与隐忍,避免引起怀疑。
5. 文章思想感情
正确答案:D(赞扬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全文通过危机事件体现人物对国家的忠诚。
6. 标点符号补充
第四自然段标点示例:
“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解析:直接引语需用引号,注意句末标点位置。
二、《蜡烛》阅读答案
1. 词语反义词
解析:通过对比台灯与蜡烛的态度得出。
2. 人物品质与象征
解析:蜡烛象征不慕虚荣、甘于奉献的精神,对比台灯的傲慢。
3. 蜡烛的象征意义
蜡烛精神: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得失,默默为他人奉献。
引申:文中蜡烛的燃烧象征牺牲自我、照亮他人的高尚品质。
4. 环境描写的作用
5. 段落划分与主旨
解析:通过对比突出主题。
关键考点总结
1. 人物分析:关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如《半截蜡烛》中杰奎琳的“娇声请求”体现机智。
2. 环境烘托:如《蜡烛》中停电场景强化蜡烛的象征意义。
3.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等增强表达效果,如“心提到嗓子眼”强化紧张感。
4. 主题把握:两文均通过小事件反映大主题(爱国、奉献),需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如需更详细解析或练习题,可参考来源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