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特征教案_数据与计算 1.3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admin142025-03-31 03:05:01

(基于多源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与数据的关系,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多样性、传递性、共享性、价值性等)。
  • 能结合生活实例分析信息的价值与作用,例如决策支持、知识转化等。
  • 2. 能力目标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_数据与计算 1.3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 通过案例分析,提升信息辨识与评估能力(如判断信息真伪、评估信息价值)。
  • 通过实践任务,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信息分类、编码与传递)。
  • 3. 核心素养目标

  • 信息意识:感知信息在数字化社会中的重要性,主动关注信息与安全(如隐私保护、知识产权)。
  • 信息社会责任:理解信息传播的规范,树立合法使用信息的观念(引用网页11、网页19)。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多样性、传递性、共享性)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 难点: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信息价值的动态性与情境依赖性。
  • 三、教学流程设计

    1.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

  • 任务:学生通过在线平台预习《信息及其特征》教材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信息类型(文字、图像、声音等),并分析其传递方式。
  • 思考“信息共享是否意味着信息价值的降低”,记录个人观点。
  • 资源支持:教师提供预习视频(如信息特征案例动画)、思维导图模板(网页11、网页3)。
  • 2. 课堂活动(互动探究)

  • 环节一:情境导入(5分钟)
  • 案例:疫情期间健康码的跨省互通(信息传递与共享的价值)。
  • 提问:“健康码如何通过信息传递保障公共安全?”(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传递性与社会功能)。
  • 环节二:理论解析(15分钟)
  • 信息定义与特征
  • 通过对比数据与信息(如“36.5℃”是数据,“体温正常”是信息),明确两者的转化关系。
  • 结合案例(如社交媒体的谣言传播)分析信息特征:
  • 多样性:多模态信息(文本、视频、表情包)的传播差异。
  • 价值性:信息价值随时间、受众变化(如天气预报对农民与普通市民的不同意义)。
  • 传递性与共享性: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无损复制与扩散(引用网页11、网页19)。
  • 环节三:小组协作(20分钟)
  • 任务:分组讨论“信息争议案例”(如AI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
  • 要求
  • 1. 分析案例中的信息特征(如共享性带来的法律问题)。

    2. 提出解决方案(如制定信息使用规范)。

  • 评价:通过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强化信息意识(网页61中提到的“协作学习”模式)。
  • 环节四:实践应用(15分钟)
  • 任务:使用Python或在线工具(如Excel)模拟信息编码与传递过程。
  • 示例:将文字信息转换为二进制编码,观察信息存储与传输的基础逻辑(关联网页43中Spark数据处理课程的技术思维)。
  • 3. 课后拓展(分层作业)

  • 基础任务:撰写短文《信息如何改变我的生活》,结合个人经历说明信息的特征。
  • 进阶任务:调研一个因信息处理不当引发的社会问题(如数据泄露),撰写分析报告。
  • 资源推荐
  • 在线课程:《大数据与安全》(网页43的厦门大学课程资源)。
  • 工具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页3中的教案配套资源)。
  • 四、教学评价

    1. 形成性评价: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协作成果展示。

    2. 总结性评价:课后作业完成质量,重点考察信息特征的分析深度与思考。

    3. 技术工具:使用在线问卷(如腾讯文档)收集学生反馈,优化教学设计(网页61中的数字化学习策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

  • 课件设计:采用动态图表展示信息传递路径(如流程图、甘特图)。
  • 实验工具:简易编码工具(如Thonny Python IDE)、信息案例库(网页11、网页19)。
  • 跨学科链接:结合数学(数据编码)、政治(信息法规)等学科内容(网页19的大单元整合思路)。
  • 引用说明:本教案整合了粤教版教材核心内容(网页1、网页11)、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网页19)、实践导向的课堂活动设计(网页61)及技术工具支持(网页43),旨在构建“理论-实践-”三位一体的信息素养培养框架。

    文章下方广告位